第3章 管晏列传:晏婴的故事
推荐阅读:仙人就该是这样、阵问长生、万灵仙族、两界:别叫我邪魔!、我的模拟长生路、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、泼刀行、苟成圣人,仙官召我养马、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、山海提灯、
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,一晃一百多年过去了,齐国的政坛又迎来了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——晏婴。
这晏婴,那可真是个传奇角色,他歷经齐灵公、庄公、景公三朝,在齐国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了长达五十余年,堪称齐国政坛的“常青树”。
晏婴出身可不一般,他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。
公元前 556年,晏弱病逝,晏婴便顺理成章地继任为上大夫,从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。
刚一登场,晏婴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。
当时齐灵公特別喜欢宫廷里的女子穿男装,这股风一吹,全国的女子都纷纷效仿,大街小巷全是穿著男装的女子。
齐灵公一看,这可不行啊,赶紧派官吏去制止,可谁知道,根本禁不了,这风头反而越演越烈。
晏婴知道后,就去劝諫齐灵公,说:“主公啊,您想让外面的人不穿男装,那您得先从宫廷里管起啊。您在宫廷里禁止女子穿男装,外面的人自然就不敢穿了。”
齐灵公一听,觉得有道理,就照办了。
嘿,你还別说,一个月不到,全国就没人再穿男装了。
这事儿一传开,大家都对晏婴佩服得五体投地,觉得这晏婴脑子转得就是快,办法就是多。
齐灵公这人还特別好战,经常去攻打鲁国。
可他没想到,鲁国找来了晋国和其他诸侯联军来帮忙,齐国军队根本不是对手,被打得落流水,齐灵公嚇得赶紧跑回临淄城。
晏婴看著齐灵公这狼狈样,忍不住大骂:“我们国君太没勇气了!”
后来晋兵把临淄城围得水泄不通,齐国人都躲在內城不敢出去,晋军见久攻不下,就放火烧了外城,然后扬长而去。
这一场败仗,让齐国元气大伤,也让晏婴看到了齐国存在的问题。
等到齐庄公即位,这齐国的画风还是没变。
齐庄公也是个爱折腾的主,他特別喜欢打仗,根本不把道义放在眼里,生活还穷奢极欲,整天天酒地。
晏婴看著国君这样,心里那叫一个著急,多次去劝齐庄公,说武力得受礼义的约束,不能乱来。可齐庄公就像没听见一样,根本不听晏婴的。
公元前 551年,晋国的下卿欒盈跑来投奔齐国。这欒盈在晋国犯了事,被晋国通缉。齐庄公不顾与晋国等多国共同禁錮欒盈的约定,居然盛情款待他。
晏婴和大夫田文子赶紧去劝齐庄公,说这样做会失信於人,以后在诸侯间就没法立足了。可齐庄公根本不听,还偷偷把欒盈送到他在晋国的封地曲沃,让他在那儿组织叛乱,自己则带著大军跟著欒盈进入孟门关。结果事情败露,欒盈被杀,齐军也只能灰溜溜地撤退。
这一下,齐国可把周边国家都得罪了,大家都觉得齐国不讲信用,对齐国的態度也变得冷淡起来。
齐庄公四年,齐庄公又打算从卫国出发去攻打晋国。晏婴和大夫崔杼赶忙去劝諫,说这样做太冒险了,万一失败,国家可就遭殃了。
可齐庄公就是不听,非要去打。结果齐军在撤退的时候被晋军追击,齐国將领晏氂还被晋人给俘虏了。这一场场败仗,让齐国的国力越来越弱,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苦。
公元前 548年,齐国发生了一件大事。齐庄公因为和大臣崔杼的美妻私通,被崔杼给杀了。
这消息一传开,整个齐国都震惊了。
晏婴听到这个消息后,不顾个人安危,带著隨从就前往齐都崔杼的家中去弔唁齐庄公。晏婴一进崔家,就脱掉帽子,捶胸顿足,趴在齐庄公的尸体上號啕大哭。
崔杼的手下看到晏婴这样,都想杀了他,崔杼也早就对晏婴恨之入骨。可崔杼转念一想,晏婴是百姓所仰望的人,杀了他,自己就会失去民心。
於是,崔杼就放了晏婴。晏婴这一哭,可把他的忠义之名传遍了齐国,大家都觉得晏婴是个有骨气、有担当的人。
晏婴在齐国的政治舞台上,那可是凭藉著智慧,一次次化解危机,让齐国在复杂的局势中站稳脚跟。
先说说他出使楚国的事儿,那可真是一场精彩的外交“智斗”。
当时楚国强大,齐国虽然也不弱,但楚国总想压齐国一头。晏婴一到楚国,楚王就想给他个下马威。楚王知道晏婴身材矮小,就在城门旁边开了个五尺高的小洞,让晏婴从这个洞进去。
晏婴一看,这不是明摆著欺负人嘛,他站在洞前,不慌不忙地说:“出使到狗国的人才走狗洞,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,难道要像出使狗国那样吗?”
这话说得太妙了,直接把难题拋给了楚国,要是让晏婴从这狗洞进去,那楚国不就成狗国了?迎接宾客的人没办法,只好带晏婴从大门进去。
见到楚王,楚王还是不罢休,故意刁难说:“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?竟派你这样的人做使臣?”
这话说得可够损的,意思就是齐国没人了,才派你这么个小矮子来。晏婴不紧不慢地回答:“齐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,大家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,挥洒汗水就像下雨,街上行人肩膀挨著肩膀,脚尖碰著脚后跟,怎么会没有人呢?”
楚王又追问:“既然这样,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?”
晏婴笑著说:“齐国派遣使臣,各有各的出使对象,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,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,我是最无能的人,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。”
这一番话,把楚王懟得哑口无言,心里肯定在想:这晏婴可真不好对付啊!
宴会的时候,楚王还不死心,又安排了一场闹剧。
两个官吏绑著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,楚王问:“绑著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?”
近侍回答说:“他是齐国人,犯了偷窃罪。”
楚王幸灾乐祸地瞟著晏婴说:“齐国人本来就善於偷窃吗?”
晏婴一看,这是又来挑事儿了,他离开座位,义正言辞地说:“我听说这样的事,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,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,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,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。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?是水土不同。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,到了楚国就偷窃,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於偷窃吗?”
这一番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於淮北则为枳”的高论,直接把楚王给绕进去了,楚王尷尬得不行,只好苦笑著说:“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,我看来是自取其辱了。”
晏婴这一趟出使楚国,凭藉著机智的口才和过人的智慧,成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,让楚国再也不敢小瞧齐国。
在国內事务中,晏婴也经常用智慧化解矛盾。有一次,齐景公特別喜欢养鸟,他让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鸟。可这烛邹不小心,让一只鸟飞走了。齐景公气得暴跳如雷,下令要杀了烛邹。
晏婴一看,这事儿可不能就这么简单处理了,不然不仅烛邹冤枉,还会让百姓觉得国君太残暴。
他对齐景公说:“烛邹有三条罪状,让我数落数落他再杀。”齐景公答应了。
晏婴就开始数落:“烛邹,你为国君养鸟却让鸟飞走了,这是第一条罪状;你让国君因为一只鸟而杀人,这是第二条罪状;让诸侯们知道了,都认为我们国君看重鸟而轻视人,这是第三条罪状。”
晏婴一边说,齐景公一边听,越听越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对,最后齐景公说:“別杀了,我明白了。”
就这么著,晏婴用委婉的方式,既保住了烛邹的性命,又让齐景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。
还有“二桃杀三士”的故事,也展现了晏婴的智慧。
当时齐国有三个勇士,公孙接、田开疆和古冶子,他们力大无穷,为齐国立下不少战功,可渐渐地就变得居功自傲,不把別人放在眼里,甚至对齐景公都有点不尊重了。晏婴觉得这三个人是齐国的隱患,得想个办法解决。
有一天,晏婴对齐景公说:“主公,这三位勇士太傲慢了,这样下去恐怕会出乱子,不如把他们除掉。”
齐景公也有这个担忧,可又怕直接动手会引起麻烦。晏婴就想出了一个计策,他让齐景公赏赐给这三个人两个桃子,並且说:“谁的功劳大,谁就可以吃桃子。”
公孙接和田开疆抢先说出了自己的功劳,一人拿了一个桃子。
古冶子不服气,把自己的功劳一说,公孙接和田开疆觉得自己的功劳確实不如古冶子,又不好意思把桃子还回去,最后两人觉得羞愧难当,拔剑自刎了。
古冶子看到这场景,也觉得自己为了爭桃子,逼死了两位兄弟,实在不仗义,也自杀了。
就这么著,晏婴用两个桃子,兵不血刃地解决了三个隱患,这智慧,简直绝了!
晏婴除了凭藉智慧一次次化解危机,在用人方面,他也有著独特的眼光和胸怀,不拘一格降人才,为齐国的发展网罗了不少人才。
先讲讲他和越石父的故事。有一回,晏婴出使晋国,完成任务后返回齐国,路过赵国中牟这个地方。他远远瞧见一个人,头戴破毡帽,反穿皮衣,正从背上卸下一捆柴草,在路边休息。
晏婴这人好奇心重,再加上阅人无数,一看这人的神態、气质、举止,就觉得不像个普通粗野之人,怎么会沦落到这般悽惨境地呢?晏婴按捺不住,让车夫停车,亲自下车询问。这才得知,此人叫越石父,是齐国人,三年前被卖到赵国中牟当奴僕,失去了人身自由。
晏婴心里一阵同情,想著这么有气质的人当奴僕太可惜了,就问能不能用钱把他赎出来。越石父一听,连忙说可以。晏婴也不含糊,当即用自己车左侧的一匹马,把越石父赎了出来,还让他和自己一道回齐国。
按说,晏婴这算是做了件大好事,越石父该感恩戴德才对。可谁能想到,回到齐国后,晏婴到家没跟越石父辞別,就径直进屋去了。这可把越石父给气坏了,觉得晏婴太不把自己当回事,立马要求绝交。
晏婴听到消息,那叫一个纳闷,心想我好心把你赎回来,你咋还要跟我绝交呢?他赶紧派人去问越石父原因。
越石父义正言辞地说:“一个自尊且有真才实学的人,在不知底细的人那里受轻慢,倒也不必生气;可要是在知书识理的朋友这儿还得不到平等相待,那必然会愤怒。晏子用財產赎我,是好意,但回国路上一直没给我让座,我还当是他一时疏忽;可现在到家了,招呼都不打一个,这不还是把我当奴僕吗?既然如此,我还不如回去继续当奴僕,麻烦晏子再把我卖了吧!”
晏婴一听,恍然大悟,原来是自己疏忽了,赶紧出来向越石父施礼道歉,还诚恳地说:“我之前只看到您不俗的外表,现在才真正发现您非凡的气节和高贵的內心。请您原谅我的过失,千万別弃我而去。”
从那以后,晏婴把越石父尊为上宾,以礼相待,两人渐渐成了相知甚深的好朋友。这事儿一传开,大家都夸晏婴尊重人才,能知错就改,也对越石父的骨气佩服不已。
再说说晏婴和他车夫的事儿。
晏婴身为齐国宰相,出门那场面自然不小,坐著华丽的马车,由四匹马拉著。他的车夫呢,每次驾车都神气活现,觉得能给宰相驾车,那是相当了不起,走路都带风,意气扬扬的。
有一次,车夫驾车正好从自己家门前经过,他妻子从门缝里看到丈夫那得意忘形的样子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等车夫回家,妻子就提出要离开他。
车夫一听,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,赶忙问为啥。
妻子说:“你看看人家晏婴,身高不满六尺,却身为齐国宰相,名显诸侯,可人家行事稳重,为人谦逊;再看看你,身高八尺,不过是个车夫,就这么自满,一点上进心都没有,我实在看不下去了,所以要离开你。”
车夫听了妻子这番话,如梦初醒,意识到自己確实太飘了。从那以后,他彻底改了性子,驾车时处处表现得谦逊有礼。他的这些变化,自然逃不过晏婴的眼睛。晏婴觉得奇怪,就问车夫原因。车夫也不隱瞒,一五一十地把妻子说的话告诉了晏婴。
晏婴听后,对车夫知错能改的品质讚赏有加,心想这样的人要是好好培养,肯定能有一番作为。不久之后,晏婴就推荐车夫做了齐国的大夫。
这消息传出,眾人都对晏婴的用人之道竖起大拇指,说他能从一个车夫身上看到潜力,还愿意给他机会,实在是了不起。
这晏婴,那可真是个传奇角色,他歷经齐灵公、庄公、景公三朝,在齐国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了长达五十余年,堪称齐国政坛的“常青树”。
晏婴出身可不一般,他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。
公元前 556年,晏弱病逝,晏婴便顺理成章地继任为上大夫,从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。
刚一登场,晏婴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。
当时齐灵公特別喜欢宫廷里的女子穿男装,这股风一吹,全国的女子都纷纷效仿,大街小巷全是穿著男装的女子。
齐灵公一看,这可不行啊,赶紧派官吏去制止,可谁知道,根本禁不了,这风头反而越演越烈。
晏婴知道后,就去劝諫齐灵公,说:“主公啊,您想让外面的人不穿男装,那您得先从宫廷里管起啊。您在宫廷里禁止女子穿男装,外面的人自然就不敢穿了。”
齐灵公一听,觉得有道理,就照办了。
嘿,你还別说,一个月不到,全国就没人再穿男装了。
这事儿一传开,大家都对晏婴佩服得五体投地,觉得这晏婴脑子转得就是快,办法就是多。
齐灵公这人还特別好战,经常去攻打鲁国。
可他没想到,鲁国找来了晋国和其他诸侯联军来帮忙,齐国军队根本不是对手,被打得落流水,齐灵公嚇得赶紧跑回临淄城。
晏婴看著齐灵公这狼狈样,忍不住大骂:“我们国君太没勇气了!”
后来晋兵把临淄城围得水泄不通,齐国人都躲在內城不敢出去,晋军见久攻不下,就放火烧了外城,然后扬长而去。
这一场败仗,让齐国元气大伤,也让晏婴看到了齐国存在的问题。
等到齐庄公即位,这齐国的画风还是没变。
齐庄公也是个爱折腾的主,他特別喜欢打仗,根本不把道义放在眼里,生活还穷奢极欲,整天天酒地。
晏婴看著国君这样,心里那叫一个著急,多次去劝齐庄公,说武力得受礼义的约束,不能乱来。可齐庄公就像没听见一样,根本不听晏婴的。
公元前 551年,晋国的下卿欒盈跑来投奔齐国。这欒盈在晋国犯了事,被晋国通缉。齐庄公不顾与晋国等多国共同禁錮欒盈的约定,居然盛情款待他。
晏婴和大夫田文子赶紧去劝齐庄公,说这样做会失信於人,以后在诸侯间就没法立足了。可齐庄公根本不听,还偷偷把欒盈送到他在晋国的封地曲沃,让他在那儿组织叛乱,自己则带著大军跟著欒盈进入孟门关。结果事情败露,欒盈被杀,齐军也只能灰溜溜地撤退。
这一下,齐国可把周边国家都得罪了,大家都觉得齐国不讲信用,对齐国的態度也变得冷淡起来。
齐庄公四年,齐庄公又打算从卫国出发去攻打晋国。晏婴和大夫崔杼赶忙去劝諫,说这样做太冒险了,万一失败,国家可就遭殃了。
可齐庄公就是不听,非要去打。结果齐军在撤退的时候被晋军追击,齐国將领晏氂还被晋人给俘虏了。这一场场败仗,让齐国的国力越来越弱,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苦。
公元前 548年,齐国发生了一件大事。齐庄公因为和大臣崔杼的美妻私通,被崔杼给杀了。
这消息一传开,整个齐国都震惊了。
晏婴听到这个消息后,不顾个人安危,带著隨从就前往齐都崔杼的家中去弔唁齐庄公。晏婴一进崔家,就脱掉帽子,捶胸顿足,趴在齐庄公的尸体上號啕大哭。
崔杼的手下看到晏婴这样,都想杀了他,崔杼也早就对晏婴恨之入骨。可崔杼转念一想,晏婴是百姓所仰望的人,杀了他,自己就会失去民心。
於是,崔杼就放了晏婴。晏婴这一哭,可把他的忠义之名传遍了齐国,大家都觉得晏婴是个有骨气、有担当的人。
晏婴在齐国的政治舞台上,那可是凭藉著智慧,一次次化解危机,让齐国在复杂的局势中站稳脚跟。
先说说他出使楚国的事儿,那可真是一场精彩的外交“智斗”。
当时楚国强大,齐国虽然也不弱,但楚国总想压齐国一头。晏婴一到楚国,楚王就想给他个下马威。楚王知道晏婴身材矮小,就在城门旁边开了个五尺高的小洞,让晏婴从这个洞进去。
晏婴一看,这不是明摆著欺负人嘛,他站在洞前,不慌不忙地说:“出使到狗国的人才走狗洞,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,难道要像出使狗国那样吗?”
这话说得太妙了,直接把难题拋给了楚国,要是让晏婴从这狗洞进去,那楚国不就成狗国了?迎接宾客的人没办法,只好带晏婴从大门进去。
见到楚王,楚王还是不罢休,故意刁难说:“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?竟派你这样的人做使臣?”
这话说得可够损的,意思就是齐国没人了,才派你这么个小矮子来。晏婴不紧不慢地回答:“齐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,大家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,挥洒汗水就像下雨,街上行人肩膀挨著肩膀,脚尖碰著脚后跟,怎么会没有人呢?”
楚王又追问:“既然这样,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?”
晏婴笑著说:“齐国派遣使臣,各有各的出使对象,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,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,我是最无能的人,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。”
这一番话,把楚王懟得哑口无言,心里肯定在想:这晏婴可真不好对付啊!
宴会的时候,楚王还不死心,又安排了一场闹剧。
两个官吏绑著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,楚王问:“绑著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?”
近侍回答说:“他是齐国人,犯了偷窃罪。”
楚王幸灾乐祸地瞟著晏婴说:“齐国人本来就善於偷窃吗?”
晏婴一看,这是又来挑事儿了,他离开座位,义正言辞地说:“我听说这样的事,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,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,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,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。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?是水土不同。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,到了楚国就偷窃,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於偷窃吗?”
这一番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於淮北则为枳”的高论,直接把楚王给绕进去了,楚王尷尬得不行,只好苦笑著说:“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,我看来是自取其辱了。”
晏婴这一趟出使楚国,凭藉著机智的口才和过人的智慧,成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,让楚国再也不敢小瞧齐国。
在国內事务中,晏婴也经常用智慧化解矛盾。有一次,齐景公特別喜欢养鸟,他让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鸟。可这烛邹不小心,让一只鸟飞走了。齐景公气得暴跳如雷,下令要杀了烛邹。
晏婴一看,这事儿可不能就这么简单处理了,不然不仅烛邹冤枉,还会让百姓觉得国君太残暴。
他对齐景公说:“烛邹有三条罪状,让我数落数落他再杀。”齐景公答应了。
晏婴就开始数落:“烛邹,你为国君养鸟却让鸟飞走了,这是第一条罪状;你让国君因为一只鸟而杀人,这是第二条罪状;让诸侯们知道了,都认为我们国君看重鸟而轻视人,这是第三条罪状。”
晏婴一边说,齐景公一边听,越听越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对,最后齐景公说:“別杀了,我明白了。”
就这么著,晏婴用委婉的方式,既保住了烛邹的性命,又让齐景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。
还有“二桃杀三士”的故事,也展现了晏婴的智慧。
当时齐国有三个勇士,公孙接、田开疆和古冶子,他们力大无穷,为齐国立下不少战功,可渐渐地就变得居功自傲,不把別人放在眼里,甚至对齐景公都有点不尊重了。晏婴觉得这三个人是齐国的隱患,得想个办法解决。
有一天,晏婴对齐景公说:“主公,这三位勇士太傲慢了,这样下去恐怕会出乱子,不如把他们除掉。”
齐景公也有这个担忧,可又怕直接动手会引起麻烦。晏婴就想出了一个计策,他让齐景公赏赐给这三个人两个桃子,並且说:“谁的功劳大,谁就可以吃桃子。”
公孙接和田开疆抢先说出了自己的功劳,一人拿了一个桃子。
古冶子不服气,把自己的功劳一说,公孙接和田开疆觉得自己的功劳確实不如古冶子,又不好意思把桃子还回去,最后两人觉得羞愧难当,拔剑自刎了。
古冶子看到这场景,也觉得自己为了爭桃子,逼死了两位兄弟,实在不仗义,也自杀了。
就这么著,晏婴用两个桃子,兵不血刃地解决了三个隱患,这智慧,简直绝了!
晏婴除了凭藉智慧一次次化解危机,在用人方面,他也有著独特的眼光和胸怀,不拘一格降人才,为齐国的发展网罗了不少人才。
先讲讲他和越石父的故事。有一回,晏婴出使晋国,完成任务后返回齐国,路过赵国中牟这个地方。他远远瞧见一个人,头戴破毡帽,反穿皮衣,正从背上卸下一捆柴草,在路边休息。
晏婴这人好奇心重,再加上阅人无数,一看这人的神態、气质、举止,就觉得不像个普通粗野之人,怎么会沦落到这般悽惨境地呢?晏婴按捺不住,让车夫停车,亲自下车询问。这才得知,此人叫越石父,是齐国人,三年前被卖到赵国中牟当奴僕,失去了人身自由。
晏婴心里一阵同情,想著这么有气质的人当奴僕太可惜了,就问能不能用钱把他赎出来。越石父一听,连忙说可以。晏婴也不含糊,当即用自己车左侧的一匹马,把越石父赎了出来,还让他和自己一道回齐国。
按说,晏婴这算是做了件大好事,越石父该感恩戴德才对。可谁能想到,回到齐国后,晏婴到家没跟越石父辞別,就径直进屋去了。这可把越石父给气坏了,觉得晏婴太不把自己当回事,立马要求绝交。
晏婴听到消息,那叫一个纳闷,心想我好心把你赎回来,你咋还要跟我绝交呢?他赶紧派人去问越石父原因。
越石父义正言辞地说:“一个自尊且有真才实学的人,在不知底细的人那里受轻慢,倒也不必生气;可要是在知书识理的朋友这儿还得不到平等相待,那必然会愤怒。晏子用財產赎我,是好意,但回国路上一直没给我让座,我还当是他一时疏忽;可现在到家了,招呼都不打一个,这不还是把我当奴僕吗?既然如此,我还不如回去继续当奴僕,麻烦晏子再把我卖了吧!”
晏婴一听,恍然大悟,原来是自己疏忽了,赶紧出来向越石父施礼道歉,还诚恳地说:“我之前只看到您不俗的外表,现在才真正发现您非凡的气节和高贵的內心。请您原谅我的过失,千万別弃我而去。”
从那以后,晏婴把越石父尊为上宾,以礼相待,两人渐渐成了相知甚深的好朋友。这事儿一传开,大家都夸晏婴尊重人才,能知错就改,也对越石父的骨气佩服不已。
再说说晏婴和他车夫的事儿。
晏婴身为齐国宰相,出门那场面自然不小,坐著华丽的马车,由四匹马拉著。他的车夫呢,每次驾车都神气活现,觉得能给宰相驾车,那是相当了不起,走路都带风,意气扬扬的。
有一次,车夫驾车正好从自己家门前经过,他妻子从门缝里看到丈夫那得意忘形的样子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等车夫回家,妻子就提出要离开他。
车夫一听,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,赶忙问为啥。
妻子说:“你看看人家晏婴,身高不满六尺,却身为齐国宰相,名显诸侯,可人家行事稳重,为人谦逊;再看看你,身高八尺,不过是个车夫,就这么自满,一点上进心都没有,我实在看不下去了,所以要离开你。”
车夫听了妻子这番话,如梦初醒,意识到自己確实太飘了。从那以后,他彻底改了性子,驾车时处处表现得谦逊有礼。他的这些变化,自然逃不过晏婴的眼睛。晏婴觉得奇怪,就问车夫原因。车夫也不隱瞒,一五一十地把妻子说的话告诉了晏婴。
晏婴听后,对车夫知错能改的品质讚赏有加,心想这样的人要是好好培养,肯定能有一番作为。不久之后,晏婴就推荐车夫做了齐国的大夫。
这消息传出,眾人都对晏婴的用人之道竖起大拇指,说他能从一个车夫身上看到潜力,还愿意给他机会,实在是了不起。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danmei4.com/book/211563/60961258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https://www.danmei4.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